记者 杨庆国
机器轰鸣,火花飞溅,工人在生产一线挥洒汗水;大棚耸立,光伏闪耀,群众在大棚里喜笑颜开。工人操作机器的轰鸣声、农民收获后的笑声,飘荡在县滨河新区(彭集街道)大地上,为新区快速发展演奏了一曲雄浑壮丽的项目建设和村级集体增收二重奏。
近年来,县滨河新区(彭集街道)坚持把项目建设和村级集体增收作为新区发展的生命线,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项目建设硕果累累
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第一要素。重大项目建设是加快发展的动力所在,更是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有大项目,才有大发展。抓大项目建设、抓好项目投入,成为县滨河新区(彭集街道)领导班子的一个共识。
近日,记者来到东平电商产业园华安保险东平电销中心。很难想象这家目前只有几十个人的公司竟是新区最大的纳税企业,仅今年上半年就贡献了2600余万元的税款。未来,华安保险还将在电商产业园设立山东电销中心,计划招聘200人电销队伍,预计可实现税收5000万元。这家纳税多、发展潜力大的企业为何会落户新区?
“电商产业园经过多年的发展,连续孵化出多家电商企业,培养出一大批电商人才,除了有浓厚的创业氛围、优秀的人才基础,特别是近年来新区努力营造的‘爱护企业家’‘尊重企业家’营商环境,使新区真正成为了新兴的投资‘洼地’。”电商产业园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
正是在滨河新区(彭集街道)这种“爱商”“重商”氛围的吸引下,先后有多家企业前来投资建厂,逐渐形成了投产运营一批、在建一批、签约一批、在谈一批的发展新格局。
投产项目,山东海工科技国际绳网产业生态园,总投资15亿元,年生产各类绳网10万吨、销售收入12亿元,目前一期工程已投产;山东沃普农业装备科技有限公司与意大利安格力斯集团合资建设沃普·优诺科中国粮食干燥设备项目,总投资1.7亿元,全部投产后可年产2000台粮食干燥机,实现年营业收入3亿元……
在建(续建)项目,山东滨河钢结构有限公司钢结构加工项目,总投资1.6亿元,可实现年营收1.2亿元;泰安威尔斯服装加工项目,购置服装加工设备150台(套),新上服装加工线3条,目前已投入试生产……
签约项目,山东中航机重型机械加工科技有限公司重型机械制造项目,总投资6亿元,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9.4亿元;东平北斗航天撬装装备有限公司撬装能源装备制造项目,总投资4.5亿元,达产后,年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亿元;山东亿来塑业有限公司新型塑编加工项目,总投资1亿元,可实现年销售1.4亿元,目前地上附属物已清理完毕,正在施工建设;……
已洽谈项目,太平洋建设集团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国粮油科技产业园、上海槿天新能源公司充电桩、湖南洁宝日化水刺无纺布、苏宁云商仓储物流园、欧贝尔软件、北京地勘院装配式建筑构件等项目正在积极跟踪对接,力争尽快达成一致、实现签约。
目前,滨河新区(彭集街道)工业项目建设已呈遍地开花之势,经济发展状况日渐好转,民生项目建设也随之进入新区领导班子视野。
产业为基,民生为本。今年新区先后启动了后亭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和彭集街道中学项目,其中后亭村异地搬迁项目总投资近4亿元,将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1910人,其他搬迁人口2195人,同步配套水、电、燃气、供热等基础设施,极大提高当地居民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彭集街道中学项目总投资1亿元左右,建成后将容纳48个教学班、2400名学生,最终促使新区形成“一一三”的办学格局,即保留一处中学、一处完全小学、三处教学点,一举解决中学大班额和小学布局调整问题。
村级集体增收再出新招
整齐的温室大棚、闪耀的光伏电池板、花满枝头的果树让人心旷神怡。如今,走进滨河新区(彭集街道)的田间地头,村干部带领群众埋头苦干、发展产业的场景随处可见。
抓住政策机遇、深挖潜力优势、壮大集体实力,这是当前滨河新区(彭集街道)各村你追我赶发展集体经济的真实写照。今年来,县滨河新区(彭集街道)在巩固好以往成绩的同时,再出新招解决小村落、空壳村、无项目村村级集体增收问题。
——“联村共建”促发展。“在村级集体增收工作推进中,我们发现有的村人口少、体量小,有的村没有任何集体经济项目,如果把资金直接下拨,这些村一是找不到劳动力,二是没有项目承载,很难实现发展破局。”县滨河新区(彭集街道)负责人告诉记者。
怎么办?如何破局?“将这些村的资金整合起来,集中打包,投入到新区企业,每年享受固定比例分红。”县滨河新区(彭集街道)主要领导一锤定音。
经过多次论证、认真研究,他们选出以袁海村、小牛村、吕楼村、袁楼村为代表的12个小村庄,将他们的村级集体增收扶持资金1000万元投入到以山东海工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效益好、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当中,每年领取不低于10%的分红,目前这12个村已领取了5%的分红。
——借助村级集体增收扶持资金发展乡村旅游。以新区马流泽村为代表,该村发展了“龙泽生态园”项目。该项目经营内容主要分为四部分,一部分在大清河南岸河滩地上种植杏树、山楂50亩,村东种植冬枣30亩,供游客采摘。一部分在村南修建8个冬暖式大棚,1个立体种植大棚,主要用于发展草莓采摘园和种植优质蔬菜。一部分在冬暖式大棚西侧修建20个高标准拱棚,努力打造山东省最大的构树育苗基地。目前,草莓采摘园项目运行平稳良好、效益可观。截至3月底,草莓采摘园共实现盈利20余万元。同时,位于采摘园西侧的10个高标准拱棚已出租给逸云有限公司,年可收取租金10万元。
——“1+1>2”即村级集体增收扶持资金+省级贫困村扶贫资金创造“1+1>2”的资金整合利用效果。以新区鲁屯村为代表的省级贫困村,利用这两项资金发展了125kWp分布式农业光伏发电一体化项目,总投资130万元,建设了2个高标准大棚,并在大棚上安装480块250瓦的太阳能电池板。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发电13万度,经济效益约13万元;同时,与山东远洋农业有限公司合作,在大棚内种植蘑菇,年生产蘑菇50000公斤左右,经济效益10万元左右。目前,光伏发电已为村集体带来约5万元经济效益。
——“1+1+1>3”即村级集体增收扶持资金+村集体自筹资金+其他资金,创造多方共赢的效果。以新区孙流泽村为代表,该村利用扶持资金30万元,村内自筹资金20万元,借用该街道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资金10万元(利用项目效益分三年还清),共60万元发展光伏发电项目。目前,项目建设已经完成,供电公司验收正在进行,预计下半年即可投入使用,可增收10万元左右。
县滨河新区(彭集街道)抓住财政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乡镇的重大机遇,全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给那些缺少发展后劲的落后村庄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放眼新区,一个个重点项目不断拔地而起,一个个集体经济发展的典型不断涌现。城里乡间,村庄内外,一曲雄浑壮丽的二重奏不断在这片大地回荡,滨河新区(彭集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明天已经到来。
联系我们:
地址:东平县东山路工商局院内三楼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